当前位置:情欲小说>高辣小说>大流寇> 第六百五十五章 国库 皇室 女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六百五十五章 国库 皇室 女人(1 / 2)

&esp;&esp;内库,为皇室御用,或说为天子私人所有。

&esp;&esp;外库,即太仓,为国家公帑。

&esp;&esp;自有内外库以来,便是君臣斗法。

&esp;&esp;你说节俭度日,我说国家体面;你说国用不足,我说内库窘迫。

&esp;&esp;总之皇帝认为外库有钱,大臣们不肯拿出来;大臣们则认为内库有钱,皇帝小家子气舍不得。

&esp;&esp;这就造成前明一个最典型的弊政,便是地方一旦生了灾事,或是边境有了战事,当朝诸公首先想的不是从太仓拨付救灾银(军饷),而总是先打皇帝内库的主意,意思就是“天子无私事”,这也是“家天下”的本质。

&esp;&esp;皇帝内库没银子,怎么办?

&esp;&esp;大臣们会说你天子用钱也不能过度,得节省着些,国库的银子是国家运转的根本所在,怎么能够贴补给你内库呢。

&esp;&esp;皇帝呢,肯定是要补于外而实于内,就是只进不出,因为你们臣子当初说国家要公私分明,这才给皇帝弄了个内库,也定下了内外库赋税实解制度,两边各维持各的,怎的一到要用钱,却个个盯着内库呢,说什么天子无私事呢。

&esp;&esp;双标的未免太过份。

&esp;&esp;按道理,太仓可是比内承运库更有钱才对。

&esp;&esp;因为国家征收的税赋大头是入的太仓而非内库。

&esp;&esp;国库的钱哪去了?国库的钱为何又逐年降低呢?

&esp;&esp;怎么遇事要么请内帑,要么就是请加饷?请摊派?

&esp;&esp;根子关键便是那外朝损公肥私——以损害国家利益充实士绅官僚腰包。

&esp;&esp;“民”富而国穷。

&esp;&esp;大臣们的想法,用民间最无赖的话讲,这天下都是你皇帝的,要用银子不从你皇帝这拿,从何处拿?

&esp;&esp;从最阴暗的角度出发,则是好事是臣子的,坏事都得你天子来担。

&esp;&esp;谁让你有内库的?

&esp;&esp;前明万历朝之所以往外大派矿监税使,根子就源于此。皇帝不想办法往内库捞钱,根本架不住外朝索要,也根本无法填补外朝的无底洞。

&esp;&esp;尤其是军国大事,用兵急需,往往都是内库动用,因为等户部把账理明白,把银子调出来,黄花菜都凉了。

&esp;&esp;再加上明朝的赋税制度问题严重,国家征一百万两,摊到百姓头上至少要翻两三倍,如此便导致百姓叫苦,而国家财政也是越发紧张。

&esp;&esp;国库穷,皇帝穷,百姓苦,最后好了国家亡了,大臣们没担当,皇帝却得担起罪名来。

&esp;&esp;什么明亡以后,崇祯内库金银堆积如山的谣言便大行其道,什么皇帝宁可搂着银子死,也不愿意把银子拿出来救国的说法也流传千古,百姓深信不疑。

&esp;&esp;两世为人的陆四从来不相信有万万年的江山社稷,朱明能亡,他陆顺同样也能亡,但他不希望子孙后代亡了国,还要被人指骂视财如命。

&esp;&esp;跟那个死前将家产散尽对抗李自成的老福王一样。

&esp;&esp;所以,对前明留下的赋税制度要进行更改,中央、地方财务要整顿,内外库制度也要彻底取消。

&esp;&esp;国家财政今后统一于国库,不使内外库之分造成的君臣矛盾继续在陆顺朝沿袭,更不要皇帝有私房钱这个虚名。

&esp;&esp;皇帝也好,皇后也好,太子诸王也好,宗室嫔妃也好,将来都从国库领“工资”,使国家财权集于一体,提高中央政府的效率。

&esp;&esp;至于领了工资没了私房钱,陆四是毫不担心的。

&esp;&esp;实事求是说,将来他陆顺的皇亲宗室这一块,肯定也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存在。

&esp;&esp;人都爱子,他陆四可以俭要求儿子,儿子们是不是也能这样要求孙子?

&esp;&esp;不可能的。

&esp;&esp;只要大顺朝在一日,国家稳定太平,奢侈就是不可避免的。

&esp;&esp;碰上哪个后代脑袋一热,说要给最喜欢的儿子弄几十万亩地,多少产业什么的,都是正常。

&esp;&esp;可这些,国库能给?

&esp;&esp;就算国库能给,财政能撑得住?

&esp;&esp;所以,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投资。

&esp;&esp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