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情欲小说>高辣小说>春秋我为王> 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(第三卷完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(第三卷完)(2 / 3)

他麾下的老兵们,穆夏、虞喜无不神伤,原本与伍井矛盾重重的田贲更是哭得嘶声力竭,眼睛里流出了血来……

&esp;&esp;赵无恤由此切身感受到,战争是一把双刃剑,伤人伤己。

&esp;&esp;但在感伤之余,也得紧握长剑,让仇敌付出代价。

&esp;&esp;“父亲,不知知瑶现在在何处?”

&esp;&esp;“用一场伏击拖住老夫后,便急退走,退到上党去了。”

&esp;&esp;赵鞅指着左边的封土道:“说起来,伍井的坟冢倒是知氏小子立起来的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为此感谢他,也为此痛恨他。”

&esp;&esp;赵无恤深吸一口气,誓道:“人必有一死,或轻于鸿毛,或重于泰山。伍井、郑龙都是赵氏忠臣,死的惊天动地,我不会让他们白白牺牲,我会认他二人的儿子为义子,亲手抚养长大成才,还想在赵氏家庙中为他们,也为历代有大功的家臣建立祠堂,描绘画像,作为历代家主的陪祀,父亲觉得如何?”

&esp;&esp;赵鞅点了点头:“这想法不错,能让忠心为主的家臣一直享受赵氏血食。”

&esp;&esp;祠堂的名字应该叫什么呢?凌烟阁?赵无恤想了想,亦或是云台?他赵无恤的云台二十八将,又会是哪些人呢?

&esp;&esp;不过,他宁愿事成之日,殿堂上多一些恭贺,与他共贫贱后共富贵的声音,而祠堂里少一些英魂。

&esp;&esp;他握紧也佩剑:“不仅如此,终有一日,我还会用知氏的灭亡来祭奠列位忠士!”

&esp;&esp;赵鞅大笑起来,笑声响彻山间:“说得好!人必有一死,知氏也必将付出代价。”

&esp;&esp;他的声音徒然低了下来:“但,不是现在……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赵无恤一愣:“父亲……”

&esp;&esp;赵鞅一摆手,阻止他说话:“我为人喜欢怒气冲头,伍井的死让我愤怒,恨不得立刻追上知氏小子,斩掉他的头颅用来做饮器。但郑龙的死却又惊醒了我,就如同当年他出言阻止我射杀惊走猎物的野人一般……归根结底,是我的冒进让他丧命。”

&esp;&esp;“不怪父亲……”

&esp;&esp;赵鞅摇了摇头扶着赵无恤的肩膀,“赵氏现在是怎样一个状况,你比我清楚。爬树爬得越高的人越感到害怕,官职越高的人越感到危机,赵氏打到现在,说天下无敌手亦可,说处处隐患也可。头一年丰收,次年必定是灾年。赵氏的兵卒已经疲惫不堪了,范、中行、邯郸那些刚被征服的领地也不太稳定,今年晋阳、长子恐怕会颗粒无收,邯郸也遭了兵灾,赵氏只能靠河内的肥地维持军粮,一般而言打仗一年,会消耗平常三年的粮食,赵氏的府库已经空虚……”

&esp;&esp;赵无恤颔,赵鞅说的没错,计然已经对他算了这笔账,鲁国那边依靠从齐国抢来,或者以被俘大夫换取的粮食,顶多能实现自我维持,卫国粮食缺口很大,不要出现人相食就谢天谢地,宋国也勒紧了裤腰带,所以赵氏的晋国领地也必须实现自给自足。

&esp;&esp;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,就算加强了什伍制度管理,就算在各地让劝农官推行代田法和粟麦交替种植,粮食亩产也顶多到汉初水准,能维持的战争规模,作战时间都有限。

&esp;&esp;“所以吾等最需要的不是快,而是慢。我此次西来,就是为了保住轵关,把控制的区域延伸到台谷,加上长子、晋阳,吾等在太行以西就有了三个钉子,握有战争的主动,随时可以向西进攻,扰乱知氏的春耕秋收。至于太行以东,却可以扫清中行,稳定领地,积蓄力量。至少要让赵氏熬过这个灾年,再迎来一次丰收,才能将这场战争打到底!”

&esp;&esp;赵鞅紧紧握着赵无恤的手,无恤能感受到它们的冰冷,赵志父这番话,怎么听上去像是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呢?

&esp;&esp;“无恤!”他说道:“答应我!”

&esp;&esp;“唯,不敢忘!”赵无恤重重点头,赵鞅这匹老马冲动了一辈子,年老之时,总算稳重下来,开始为儿子指点归途了。

&esp;&esp;赵鞅松了口气,拉着赵无恤登上台谷,站在伍井战斗过的地方,远眺西方。

&esp;&esp;此处的景致如赵无恤记忆之中一样醉人:东面是太行山系,是满是风化岩石和凹凸峰壁的悬崖,茂密的林海在城池不远处蔓延出去,淡绿色的沁水流经此地,一抬头,是无边无际的天空与云彩,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。

&esp;&esp;赵鞅仿佛累了,倚着赵无恤宽厚的肩膀,指着太阳,语气里略带感伤。

&esp;&esp;“世人常常把赵氏家主比作太阳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