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而赵、魏方兴未艾,已经威胁到了野王县的安全,遂发动私属和县人,将野王县令杀了,投靠了张耳。
&esp;&esp;而到了去年,眼看韩信连破赵魏,兵临河内,卫君角又立刻捕了野王的赵魏使者,宣布复归大秦!
&esp;&esp;只可惜进入河内接受司马卬投降的灌婴没吃这一套,他将卫君角拘押在修武县,等待发落。
&esp;&esp;这一等,就是大半年。
&esp;&esp;经过半年软禁,卫君角五十余岁的人,却憔悴得像六十,满头枯槁白发,此番黑夫北上至于修武,这可是他最后的机会,遂不顾年迈,膝行至黑夫面前,长拜道:
&esp;&esp;“罪人卫角,见过夏公!”
&esp;&esp;这时候,掌管黑冰台的涢水侯季婴在黑夫旁边耳语一番,黑夫遂笑道:“卫角,我曾听闻,你两年前,曾在张敖面前大发豪言,说你乃吾父?”
&esp;&esp;这是卫角当时无心的一句玩笑话,却不了今日赢了天下的,就是黑夫,他只能当场打了自己一耳光,说道:
&esp;&esp;“冤枉,此乃张敖贼子胡言,我当时明明说的是,夏公起兵抗暴,靖国难而北伐,于吾等而言,犹如再生之父!”
&esp;&esp;黑夫却摇头道:
&esp;&esp;“余可不似冒顿,愿意收年纪比他还大的韩广为子,说罢,你今日苦苦请求谒见,是为了何事?”
&esp;&esp;卫角作揖道:“罪人只望夏公能继秦始皇帝之政,使卫为新朝三恪之一……”
&esp;&esp;“三恪?”
&esp;&esp;黑夫看了看随行至此的叔孙通,叔孙通立刻解释道:“武王未及下车,封黄帝之后于蓟,封帝尧之后于祝,封帝舜之后于陈,谓之恪;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杞,投殷之后于宋,此二王之后。遂为‘二王三恪’之故制。”
&esp;&esp;总之,就是古代“存灭国,继绝世”的传统,不过秦以法家立国,并没有一味效仿周制,对天下诸侯,基本都是绝灭殆尽,奉常处也不见有“二王三恪”的典章啊。
&esp;&esp;但卫角却以为,他们卫国之所以没有灭亡,是被秦始皇帝当成了先王之后的“三恪”,以继姬姓之香火。
&esp;&esp;却见他再拜道:“三恪二王,世代之所重,兴灭继绝,政道之所先。今夏公扫平天下,承敝易变,乃是得天统矣,仁义远胜武王、礼制远胜周公,还望夏公能留存卫邦,户百足矣,以继姬姓之血食啊……”
&esp;&esp;叔孙通等儒生,倒是对效仿周制很感兴趣,但他们琢磨的“二王三恪”名单里,压根没卫国的份。
&esp;&esp;黑夫更是直截了当,拒绝了卫角的请求。
&esp;&esp;“人死不能复生,山崩不可复陵,卫国早在立东郡时,就该取消了,当时是吕不韦念着乡土之旧,容许卫继续为封君,故汝得以苟存,然汝得秦宽宥,却首鼠两端,魏来降魏,秦来降秦。而今国朝再度一统,侯爵封君,皆当以功勋方能得封,卫既无尺寸之功,反而有罪过,不可复存!”
&esp;&esp;卫角被贬为庶民,只予其家人良田百亩,迁至卫国最初的封地,朝歌居住。
&esp;&esp;“夫卫角不恤庶难,反复难驯,今其子孙将耕于卫,宗庙之牺,为畎亩之勤!”
&esp;&esp;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,这便是这场战争带给这时代的动荡。
&esp;&esp;黑夫要通过此事,告诉天下,那些所谓的王族之后,卿族大夫,千金之子,就算秦始皇帝时保留了他们的财富、名望,但经过这场惨烈的内战,这群人,尤其是逆我者,亦将彻底跌落云端,而布衣卿相们,已然跻身朝堂。
&esp;&esp;除此之外,黑夫之所以取缔卫邦,还有一个小心思:
&esp;&esp;“我不能让后世各种真相党bb说:‘震惊,秦始皇帝和黑夫,都没有统一中国’!”
&esp;&esp;连小小卫邦,黑夫都不打算留下,更勿论还割据北方数郡的敌国了……
&esp;&esp;对于此次出兵,对士卒的说法是:“当沿始皇帝巡视故道,从河北经雁门道上郡,以归关中。”
&esp;&esp;但真实的目的,除了黑夫要亲赴北方,收取韩信兵权外,还有一封令人警觉的告急……
&esp;&esp;“伪代王韩广以匈奴为援,并广阳郡,收赵余孽陈馀等,欲裂句注、恒山以北!”
&esp;&esp;换而言之,燕代五郡,也就是后世幽云十六州的地盘,全在韩广手里,更不能容忍的是,他居然认胡做父,勾结匈奴冒顿!
&esp;&esp;韩信方灭赵国,定太原、邯郸、巨鹿、恒山,还要提防敌友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