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
廊道中,吕喦问道:“至圣先师之前就见过邹子了?”
“见过了,还聊了几句,最后邹子与我说了句硬话,‘同桌吃饭,各自端碗。’”
至圣先师点点头,“因为我先与邹子说了句软话,‘你一个算命的阴阳家术士,就不要欺负我们的儒家弟子了。’”
纯阳道人发现身边的至圣先师,好像心情不错,满脸笑意,好不容易才忍住不笑出声。
纯阳道人问道:“至圣先师,是看到了什么……未来景象?”
“看了些过往,看到了所有的修道之人,所有的凡俗夫子,我们每一个人,站在这大地之上,就像一座座……山峰,我们无一例外,都是顶天立地的姿态,各有高低罢了。我们不管遇到任何事情,即便低头,弯下腰去,依旧是脚踩大地,背负青天。”
至圣先师微笑道:“至于未来事,看破不说破,说破就不灵。”
那是无数条细微的轨迹路线,造就出无数幅模糊不清的画卷,最终却在某一处重叠、聚拢为一。
天地间云雾散去,依稀可见有人领衔,数道身影紧随其后,渐次登高。
但是在这之前,至圣先师又看出了某个不同寻常之处。
至圣先师忍不住拍栏而笑。
那幅画面一闪而逝,是之前三教祖师联袂去往骊珠洞天旧址,当时在小镇之内,三人之中,唯有道祖见了陈平安。
道祖与陈平安并肩而行,一起走向那条泥瓶巷。
最终道祖止步于小巷之外。
吾为东道主(上)
黄庭国,一处小县城内,县名遂安,遂愿之遂,平安之安。隶属于严州府,而这严州府又是黄庭国出状元、进士最多的一处文教胜壤,此县不通大驿,但是多书香门第,在陈平安进入县城之前,就可以见到一处屹立在小山顶上的文昌塔。
自古文风鼎盛之地,往往就是这样,不见城镇先见文昌塔。
青同散开神识,将这县城内打量一番,好像怎么看都不像是要说是那“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,可是以青同的境界和眼光,照理说也该瞧出几分端倪才对,只是县城周边的河水溪涧,好像连个河婆都没有,一县之地,灵气稀薄至极,武运更是惨淡,完全可以忽略不计,文运倒是有那丝丝缕缕的迹象,只是不成气候,多是祖荫庇护的一种绵延传承,来自某些敕建牌坊楼,以及那些悬“进士及第”的祠堂匾额,陋巷贫寒之家也有些,青同愈发疑惑不解,莫不是自己眼拙了,有那不出世的山巅大修士、或是功德圣人之流在此隐居,故意遮蔽了天机?
青同便忍不住问道:“我们这趟是要找谁?”
陈平安笑道:“不找谁,就是随便看看,等到桐叶洲下宗事了,我回了落魄山,将来会来这边久居……也不算久居,有点类似衙门的点卯吧,在一处乡塾里边开馆蒙学。”
之前陈平安暂借陆沉一身道法,以十四境修士的姿态,在那场远游途中,就相中了此处,黄庭国本就与旧大骊版图接壤,距离落魄山不远不近,打算将来就在这边当个教书匠。
青同误以为听错了,“乡塾蒙学?!开馆授业,当个教书先生?”
要说一个暂无文庙功名的陈平安,是即将住持儒家七十二书院之一,担任书院山长,甚至都没个副字,青同都不至于如此震惊。
陈平安点点头,“就我这点学问,半桶墨水晃荡的,当然就只能教教蒙学孩子了。”
青同哪里会相信陈平安的这套措辞,立即提起精神,觉得自己方才那番神识巡游,肯定是马虎了,错过了某些痕迹,故而未能找出此地的真正奇异所在,刹那之间,整座遂安县城就被青同的一粒芥子心神给笼罩其中,衙署祠庙,宅邸街巷,各色店铺,甚至连那些古井底部都没放过,只是依旧寻觅无果,几个眨眼功夫过后,青同犹不死心,将县城外的几处山头、流水都一一看遍,山岭、河流之来龙去脉,都仔细勘验一番,终于收起神识,试探性问道:“你是相中了某位前途无量的修道胚子?”
陈平安打趣道:“你要是跟着我崔师兄混,一定可以混得风生水起。”
青同听出言下之意,是在说自己无利不起早呢。
陈平安双手笼袖,带着青同步入县城内,双方如无境之人入无人之境。
街上熙熙攘攘,因为是大年三十,哪怕两边铺子都关了,依旧处处热闹喜庆。
陈平安说道:“先前路过此地,在县衙那边翻了几本地方县志,已经百余年没有出一个进士了,就像一个收成不好的荒年。”
青同这才记起在那十二幅山水幻境画卷中,这位出身文圣一脉的年轻隐官,显然对科举制艺一道,极为熟稔。
难不成真打算在这儿当个隐姓埋名的乡塾夫子,成天与一些穿开裆裤、挂鼻涕的孩子厮混?
堂堂两宗之主,文圣一脉的关门弟子,然后花几年甚至十几年功夫,就只是为了栽培出一位所谓的进士老爷?
陈平安自顾自说道:“化名想好了,就叫窦乂。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