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3章(1 / 2)

&esp;&esp;为了遏制郑氏从沿海获取人口物资,借此发展。

&esp;&esp;清廷下达了迁界禁海的政令!

&esp;&esp;时人记载,勒期仅三日,远者未及知,近者知而未信。

&esp;&esp;逾二日,逐骑即至,一时跄踉,富人尽弃其赀,贫人夫荷釜,妻襁儿,携斗米,挟束稿,望门依栖。

&esp;&esp;起江浙,抵闽粤,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,土着尽流移。

&esp;&esp;翻成白话,就是限期三天迁移,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,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,也不相信。

&esp;&esp;过了两天,军队骑兵就到,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,贫穷的人拿着锅子带着妻子儿女,全部内迁,从江浙到广东福建,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了荒野蓬蒿。

&esp;&esp;可以想象,就算现代的人从筹划搬家到实施,具体运作准备,也绝对不是三天里就能完成。

&esp;&esp;然而当时中国的沿海居民,就是在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准备的情况下,在清廷统治者的淫威逼迫下,迁离故土,凄惨悲苦的情状不问可知。

&esp;&esp;当时人的描述是“令下即日,挈妻负子载道路,处其居室,放火焚烧,片石不留。民死过半,枕藉道涂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,俱无儋石之粮,饿殍已在目前”

&esp;&esp;迁的同时,就是烧。

&esp;&esp;“稍后,军骑驰射,火箭焚其庐室,民皇皇鸟兽散,火累月不熄。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,曰:无资寇用。”

&esp;&esp;无数来不及迁徙的百姓,被清军残忍杀害!

&esp;&esp;无数百姓在这个过程中被活活饿死,或是惨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!

&esp;&esp;少则几十里,多则数百里,整个东南沿海最富裕,土地最肥沃,人口最密集的沿海地区,变成了一片焦土。

&esp;&esp;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东南沿海,再次生乱,忍无可忍的沿海百姓,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。

&esp;&esp;可以说,满清的统治者压根不干人事,但凡他们少折腾一点,明末清初的战乱也就不可能持续这么长时间。

&esp;&esp;清军入关,北地被迅速平定,东南望风而降,明军只能在西南苟延残喘。

&esp;&esp;结果多尔衮一道剃发易服的政令下去,原本早已被平定的中原,山陕,东南等地,爆发了第一轮抗清浪潮。

&esp;&esp;多尔衮如果不搞什么剃发易服,南明早特么完犊子了!

&esp;&esp;还能撑到现在?

&esp;&esp;结果,现在永历刚被抓,清廷反手来了一出迁界禁海,把早已安定下来的东南沿海给再次逼反。

&esp;&esp;就搞不懂了,满清到底特么在折腾啥啊!

&esp;&esp;这时候东南的战乱刚刚结束,正是民心思安的时候,就算是不迁界禁海,又有几人会跟着郑氏走?!

&esp;&esp;结果他就非要折腾,又把东南给逼反了!

&esp;&esp;还有就是,满清这么一搞,算是彻底断掉了中国向海洋发展的可能性。

&esp;&esp;中国人在南洋的势力彻底失去了后续的人口补充,使得西方殖民者彻底做大!

&esp;&esp;非但如此,还彻底将明末以来的原始资本积累给彻底消灭!

&esp;&esp;把中国从一个半只脚迈进资本大门的国家,一脚踹回了半奴隶制半封建国家。

&esp;&esp;更恶心的是,后世某些包衣奴才还要强行给自己主子洗白,说什么大明海禁才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,满清只是清承明制而已。

&esp;&esp;好家伙,我大明都亡了二百多年了,还特么得给你满清背这口黑锅啊!

&esp;&esp;这锅甩的,可真叫一个地道!

&esp;&esp;可问题是,我大明自隆庆开关之后,早特么没海禁这回事了!

&esp;&esp;最典型的例子就是,明末这段的东亚海域,说了算的可不是西方殖民者!

&esp;&esp;而是郑芝龙,颜思齐等汉人大海主!

&esp;&esp;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二次登基的永历

&esp;&esp;其实吧,只要是个明眼人就都能看得出来!

&esp;&esp;满清这些政策,就没有一个不是在压制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。

&esp;&esp;但凡大明后面不是满清,是个汉人王朝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