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2章(1 / 2)

第二卷 作为序例,详细介绍了历代本草学的发展脉络及基础理论,引用二百七十七种医书和四百四十种经史百家书籍,总计共七百十七种参考文献,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学术背景体系。三卷和第四卷聚焦于疾病的治疗,按照一百三十多种病症分类,详细列出对应的治疗药物及其用法,进一步细分为草部、菜部、果木等类别,使得临床应用更为便捷。

从五卷至

第五十二卷 ,则是药物各论的核心部分,共记载了一千八百九十七种药物,按照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等十六个大类进行细致分类,每一大类下又细分多个小类,如草部分为山草、芳草等十一个子类,总计六十个子类。】

书籍缓缓翻动,人们看到书上目录共有五十二卷。

单是一种药物下就标注了释名、集解、正误辨析、修治方法、气味描述、主治功能、药理阐释及附方等多个栏目,全方位解读药物的特性与应用。

不但如此,他们还看到了中药学以外的诸多涉猎内容,比如石油的性质与产地,酱醋酒的酿造工艺,如何利用空气湿度预测天气,推测雨量的大小

另一时空,已为宰相的张居正望着天幕道:“此人乃大才,太医院不该将他放跑。”

满朝文武哑然。

正如天人所说,医者身份低微,明朝的御医通常没有上朝资格,只为皇亲国戚与朝廷大臣服务。

一个院判,位卑职小,他们自然不会在意,怎知对方肚子里有这等学识。

一百九十二万字的巨著啊,他们所有人加起来一辈子都不一定写这么多字!

小说家们觉得自己被嘲讽了,人家一个医家都能写那么多字,他们还躺什么躺,都起来肝!

【《本草纲目》的内容之广从这几页可见一斑,其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医学,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博物学巨典。

明代王世贞评价它:“实性理之精微,格物之通典,帝王之秘篆,臣民之重宝也。”】

王世贞?

太和殿内声音一静,一道道目光唰地投射向张居正。

王世贞,是与张相公闹掰后

被他赶出京城的旧友。

医家篇16没有它,朕也是百姓心中的……

如果将这个时间点明朝的文官们聚在一起评选,王世贞无疑是大明文坛的扛把子,所谓声化意气笼罩海内,文坛界最耀眼的启明星是也。

一支笔杆吸来无数粉丝。

同时王世贞还是江湖传闻中的兰陵笑笑生,明代第一奇书《金瓶梅》的作者,在书页上涂了砒霜送给严嵩之子,使严嵩七窍流血,用一小簧书痛击大奸臣。

当然,这些都为野史记载的谬论。

真实历史上,他是张居正的同年进士,一个出生于豪族,一个出生于寒门,王世贞中二甲第八十名,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,两人性情相和,在那一年成为了好友。

等到张居正做了宰相,仍未忘记这位身居低位的旧友,他特地提拔对方,使王世贞先后担任浙江左参政,山西按察使等要职。

然而王世贞才华优秀,做官却不太行。

清谈文人无法实干兴邦,再好的才华不愿为生民立命,对百姓不管不问,一身学问在张居正看来也是无用,且就在他于前方奋力改革“考成法”之际,背后遭到了一道来自老友的暗箭。

荆州发生地震,王世贞向朝廷上呈《地震疏》影射权臣专权,道:“臣道太盛,坤维不宁。”

普天之下,此时又有哪位臣子的权威比得上张太岳?

王世贞的背刺令张居正愤怒,不久,给事中杨节疏劾王世贞失节,使其丢了官职。

张居正神色冷淡,仿佛天上的文字不能让他内心产生一丝波动。

旁人琢磨不出张相公的想法,只好悻悻然的挪开视线。

王世贞家中。

“哼,青史留名有什么了不起,如今我也做到了。”王世贞骄傲的昂头,“看张白圭他还如何继续得意。”

王士骐暗暗摇头,爹真是一生都在与张相公较劲,累不累啊,是不是等张相公死了,您老还要写一本传记记录张相公的丑事?

像个粉转黑的死毒唯。

【说到这里,大家可能会疑惑,王世贞与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有什么关系呢,为什么他会给李时珍的著作留下这一句评语。

这里就要说起李时珍的人生遗憾。

《本草纲目》在现代人们看来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书,在当时的明朝却并非如此。虽然全书记载了李时珍从医数年的珍贵经验,总结了丰富的本草药物理论,但百万字的书籍在那时的印刷条件下出版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。加之书本内容专业深奥,普通民众难产生阅读兴趣,书商们担心销量低,收不回成本,都不愿意接下这个单子。

更棘手的是,就在《本草纲目》完成的次年,朝廷颁布了“毁天下书院”的诏书——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