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4章(2 / 2)

大臣扯着赵祯的衣角提意见,唾沫星子喷到他脸上,他都能笑笑用衣袖擦完脸,继续采纳对方的意见。

夜里听到宫墙外有人叫卖烧羊肉,纵使想吃也忍着渴望,不愿叫宫人夜晚多跑一趟,劳累了他们。

即位三十多年,赵祯从未处死过一名臣子,不事奢华,宽厚待人,在雪乡二圣跌爆众人眼球的骚操作衬托下,他的形象简直高大的不得了。

天幕讽刺宋朝,批评靖难,骂宋朝君主无能,赵祯心里其实不太认同,他私以为自己对百姓来说还算是一位合格的君主。

直到今日,赵祯望见后世山河破碎,中华子民挣扎于水火,万千人流血流汗的场景

他醒过来了。

大脑似被人用重锤狠狠一敲,血液冲上脸皮。

赵祯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无能。

他惭愧地捂住脸,无地自容:“是朕的错,朕对不起列祖列宗,没有重视火器,与西夏议和,给辽朝加币”

赵祯闭上眼睛,泪水情不自禁落下:“朕是大宋的罪人!”

后来的靖康之乱,宋朝百姓们遭受的苦难有他的一份责任,赵祯痛苦哽咽。

“官家!”

宰执们闯入宫中,站在赵祯眼前的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一群政治家。

范仲淹,晏殊,包拯、欧阳修以及进

京述职,作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,在奏折中提出变法主张被大佬们注意到的年轻臣子王安石。

范仲淹见赵祯如此情状,眼中不忍,却愈发坚定下来,带头拱手道:“官家,为今之计唯有发展火器,变法图强,方可救国救民!”

明朝。

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样貌一瞬间像老了十岁。

从一个褴褛的乞丐到天下之主,经历过太多事情,很难再有事能让他的心情复杂成这样了。

朕错了吗?

朕之所以闭关锁国,是因为倭寇频繁骚扰他大明领土,又有张士诚的余党盘踞在沿海岛屿。

为防叛党与内陆勾结,他才决定下令禁海,朝廷虽失去一个贸易税收的渠道,但维护了大明沿海的稳定,让他得以腾出手来防范北边蒙古。

而且从事海外贸易的大部分为商人,朱元璋穷苦出身,在他心里农民的重要性远大于商人,大部分商人在他看来都是奸商,只会剥削百姓。

怎么就沦落到了后世那般景象啊!

朱元璋面色惨然,天幕告诉他这些,是来惩罚他的吗?

永乐年间。

朱棣抬起下巴,睥睨一干臣子:“尔等都听见了,说朕派郑和下西洋违背祖制,殊不知这才是在救国乎!”

不出海宣扬我大明国威,东亚小国们哪会对大明生起敬畏,又哪来银子征讨漠北?

朕的做法才是正确的。

堂中众人,都哑口无言。

朱棣扳回一局,神色缓和了一些,严肃地叮嘱太子朱高炽:“你日后登基,绝不得学清朝的皇帝固步自封,你老爹我在地下盯着你,敢有昏庸举止,小心我打断你的腿!”

朱高炽汗颜:“儿臣明白,明白。”

清末年间。

身处巨大历史洪流中的百姓们麻木地仰望天际。

这就是他们的国家,统治者带着权贵逃跑,留下他们在水火中挣扎。

这是他们的家啊,却在自己的家中如牲犬被欺辱。

绝望笼罩了每个人的内心,他们无力的跌坐在地,小声抽泣。

天幕安静了下来。

夜空一片漆黑。

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,似海啸即将袭来的浪潮。

急促的音乐声响起,一声声震荡各时空人们的心脏,叫他们心如擂鼓。

人们看见晚清王朝签下一条条屈辱的条约,战争失败,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。

年轻的将士奔赴沙场,倒在了黄昏后的黑暗。

无数人寻求途径挽救这个虚弱的国家。

读书人尝试变法。

商人实业救国。

教士造人间天国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