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似乎说过。”吕令皓收起信件,抚须道:“本县告诉他县署账上无钱,此事遂作罢了。”
&esp;&esp;“薛县尉已招募了人手。”
&esp;&esp;“是吗?”吕令皓沉吟道:“修渠绝非小事啊。”
&esp;&esp;他已想到了薛白支走的年礼花费,只是此事不宜声张。
&esp;&esp;“郭录事,此非坏事,若真能修了渠、开了荒田,是全县的功劳。”
&esp;&esp;郭涣于是露出了笑容,小声道:“明府所言甚是,只是……回郭镇东北那片山地,是我族中所有。”
&esp;&esp;吕令晧一听就明白了。
&esp;&esp;薛白之所以敢带无地的贫民去开荒,正是因为那片地不属于谁家所有。虽说回郭镇几乎都是郭家的田产,但那片山地在回郭镇东北。
&esp;&esp;若让郭家组织千余人去挖渠、开荒,费钱不提,他们也没那个耐心与精力。但等薛白带人开垦好了……
&esp;&esp;“你可知他是谁在罩着?还敢打这主意。”吕令皓不得不提醒郭涣。
&esp;&esp;“岂会不知?”郭涣连忙解释道:“是我大伯鬼迷了心窍,久居乡野,不知天高地厚,贵妃义弟的政绩都敢打主意。明府放心,我已说了重话,让我大伯收起贪心。”
&esp;&esp;“那还有何好说的?”
&esp;&esp;“族中长辈们还是让我问一问,县令曾说开春就把薛县尉调走,许是在三月吧?”
&esp;&esp;吕令皓也不承认调不调得走,抚须道:“难说,许是在三月,或在明年。你们万不可急在一时,待他领了功绩高升,要回你家的田地不迟。”
&esp;&esp;“明府放心,断不敢与薛县尉为难。”
&esp;&esp;郭涣今日来,还真不是冲着薛白来的,而是趁早宣示田地的主权,以免等薛白调走了,落入别家手里。
&esp;&esp;不急,这些田地都还没有开荒。
&esp;&esp;
&esp;&esp;“开挖!”
&esp;&esp;洛河以北的野地里忽然响起这么一声响。
&esp;&esp;几个大汉推动了曲辕犁,铁铧破开了冻土,像是一只穿山甲把泥土翻开,只看着便让人感到松软、舒适,像是春天的气息。
&esp;&esp;“锄田打春,风调雨顺!”
&esp;&esp;围观的就有千余人,纷纷欢呼着喊着吉祥话。不管是拉纤的,或是种地的,与丰收有关的词就是他们最吉祥的话。
&esp;&esp;气氛之所以这般热烈,因参与挖渠的漕工每人都有足额的工钱,其中更有四百余人因为这是要开垦自己的田地而激动万分。
&esp;&esp;真到了这一刻,薛白却显得很沉着。
&esp;&esp;他目光看去,能够在干农活的人们身上看到不同之处。那百数十的男丁经过一冬的训练,已隐隐显出壮实、团结、有秩序的感觉来,他们都有家口,等有了这片田地,还有家业……换言之,都是良家子。
&esp;&esp;这些老实巴交、唯唯诺诺的农民,为了守护家园所能迸发的拼劲,一直以来都被官绅所忽略了。
&esp;&esp;而他们已认准了薛白,成了薛白在偃师县最坚定的支持者。
&esp;&esp;但不够,开荒出三十顷、三百顷田都不够,须知这偃师县里一家世绅大户就有田地上千顷。
&esp;&esp;高崇留下的遗产已被薛白吞下,他准备再吞点什么。
&esp;&esp;毕竟时不我待,薛白得趁这个春天,把种子种到土地里去,深耕细作。
&esp;&esp;第253章 新田
&esp;&esp;天宝八载,己丑牛年。
&esp;&esp;这是当今圣人在位的第三十七个年头,四海升平,州县殷富。
&esp;&esp;二月初,薛白竟是收到了一封杨国忠的来信,数月未见,杨国忠先是在信上表达了对薛白的挂念之情,之后说京师粮仓充足,他打算上奏圣人,将地方的丁租地税改为布帛轻货输入京师,减轻漕运负担。
&esp;&esp;“又得多征一份脚钱、折色钱了。
&esp;&esp;再看信末,杨国忠先提了一句张去逸被薛白气病了,又问他是否想回长安,说是万年县尉年老,可能要出阙。
&esp;&esp;前次杨銛来信也有召回薛白的意思,可见近来杨党正突飞猛进,事务繁多。
&esp;&esp;看罢这封长信,薛白愈发觉得琢磨朝堂政策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