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白对自己的政绩并不满意,却也自诩为大唐带来了一些好的改变。相比于原本的历史,他让社稷与百姓少了很多的动荡。
&esp;&esp;可近来,他也有意识到一件事——这种好的改变,世人并不知道。
&esp;&esp;官员百姓此前盛赞过他的英明,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,盼着很快就能复兴盛世,可人们是看不到大唐所面临的积弊的,民生贫瘠、国库空虚,人们也未必理解他为何要倡行俭朴。
&esp;&esp;不得不承认的是,这一年多贫乏的日子,加上西北战事不断,消磨掉了大部分人对薛白的信心,他们不知道他所带来的改变,只对他没能做到更好而感到失望。
&esp;&esp;现如今,不论是官场还是民间,必然是有这种情绪在蔓延的,薛白周围的人从不与他说这些,可他知道。
&esp;&esp;从吴凑的死就能看出来,人们对那份遗书议论纷纷,对东宫的不满迅速酝酿。
&esp;&esp;就好像乌云渐渐堆积,天气越来越闷,风雨欲来。
&esp;&esp;只等李琮一死。
&esp;&esp;就在这个时候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李俨、李绅、李俅、李伊娘等诸人却是同时入宫,求见李琮,并恳请侍奉在李琮身边。
&esp;&esp;李琮原本就要自然过世了,若没有各种纷至沓来的阴谋,薛白巴不得让官员勋贵们目睹。现在让他们侍奉在李琮身边,到时薛白就不好再封锁消息,抢先一步。
&esp;&esp;可这种时候,若是阻挠旁人见李琮,到时必然会有许多流言,指他弑杀李琮。
&esp;&esp;两害相权取其轻,薛白遂允了此事。
&esp;&esp;与此同时,另一桩大事终于查出了眉目。
&esp;&esp;这日,颜泉明匆匆求见,禀道:“殿下,臣查到与达扎鲁恭暗中联络之人,当是广武王李承宏。”
&esp;&esp;薛白皱起了眉。
&esp;&esp;他清楚地记着那天他在芙蓉园巧遇到李承宏,想到自己已改变了历史,遂让李承宏出面招待吐蕃使者,李承宏也做得不错。
&esp;&esp;“确定?”
&esp;&esp;“当时到长安的吐蕃使者,由李承宏负责接待,臣遂从他查起,但一开始并未怀疑他,结果一查,发现他每次见吐蕃赞普一系都是光明正大,而见达扎鲁恭的心腹都是偷偷摸摸,这些人叔父已全都记下,列有名单,断不会错。继续往下一查,便发现李承宏时常向李岘打探消息,通过茶贩、僧侣递往吐蕃。”
&esp;&esp;“他为何这么做?”
&esp;&esp;颜泉明做事很靠谱,又道:“臣已经将人带来了,殿下是否亲自问一问?”
&esp;&esp;“带他过来。”
&esp;&esp;不一会儿,李承宏缩着脖子,畏畏缩缩地进来,一见薛白就露出惊惧之色,拜倒在地,道:“殿下,臣也不想的啊!”
&esp;&esp;颜泉明道:“我以为广武王是胆大包天才敢当卖国贼。”
&esp;&esp;“不是,真不是,臣没想当卖国贼啊。”李承宏倒也干脆,直接就招了,道:“当时,达扎鲁恭的使者忽然说,听闻大唐天子受制于人,吐蕃愿意出兵襄助圣人……我一听,我就吓坏了!我是打算把此事告诉殿下你的啊,结果是李齐物拦着我,不让我说,这才让人铸成大错,可我其实是心向殿下的啊!”
&esp;&esp;显然,这些宗室就不可能心向薛白。
&esp;&esp;也就是薛白强势时他们就听话。但凡薛白稍微露出些破绽,或者旁人稍微抛出一个能对付薛白的饵,他们就想都不想地咬上去。
&esp;&esp;一次又一次,只能说明彼此不能同心,薛白也渐渐感到不耐烦了。
&esp;&esp;李承宏继续道:“李齐物居心叵测,他威胁我,不让我将此事禀报给殿下,还说由他来问圣人的意见。臣……臣是被他以命相胁,最后才不得已而上了贼船的。他说,圣人愿意向吐蕃借兵,让我答应达扎鲁恭的条件,让吐蕃人出兵相助,约定赏赐与和亲,让达扎鲁恭能借此功劳,成为吐蕃的摄政王。”
&esp;&esp;他一边招供,同时也越说越怕,感受到薛白的杀气,声音愈发颤抖,渐渐地甚至哭了出来。
&esp;&esp;薛白反而越来越平静了,问道:“真是圣人吗?”
&esp;&esp;“是,李齐物说是圣人。”李承宏道:“殿下明鉴,其实我什么都没做啊,全是李齐物用我的名义做的,到后来都是他与达扎鲁恭的人联络。”
&esp;&esp;薛白看向颜泉明,问道:“李齐物呢?”
&esp;&esp;“臣查明此事,第一时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