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情欲小说>高辣小说>盛唐挽歌> 盛唐挽歌 第64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盛唐挽歌 第64章(1 / 3)

说得再明白点,就是朝廷在完全没有办法重建户籍的情况下,利用“人不吃盐会死”的铁律,以盐税来弥补租庸调的损失,让那些隐户们用盐税来交户税地税。

中唐盐税为什么到后来一年比一年离谱,根本原因就在于,朝廷重建了户籍体系,重建了以两税法为主体的新型税收体系,但却依旧往死里收盐税!

值得一提的是,河北从唐廷分离的后面150年,一共实行了4个月的榷盐法。然后河北的那些牙兵们一致认为,很不爽,还是自己单独过比较好,于是河北地方又脱离唐廷的经济掌控,抵制榷盐法。

安史之乱后,河北百姓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过得稍微好点,原因是什么,大概也不用说太明白了,懂的都懂。

回到正题来,如果在安史之乱前,就实行中唐榷盐法,会发生什么?

泡盐池里洗澡的狗大户们肯定无所谓,但底层百姓怎么办?无数人会被这“不起眼”的盐税压得家破人亡。

由于盐的开采成本,只有加税后的十分之一,私盐必定泛滥成灾。然后朝廷又不得不组建新的军队(没错,想想盐商黄巢)打击走私,这样一定会极大增加行政成本。

被盐税压得破产的百姓,会铤而走险贩卖私盐或者加入盐商的行列,收税盐的销量暴跌;为了收税,朝廷又不得不提高税率,逼得更多的人吃私盐,以此恶性循环。

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,宋朝的时候,私盐已经无法禁绝,占百姓用盐三分之二还要多。客观规律,不是一个两个穿越者可以扭转的。

鸭子死了嘴都是硬的,可还是没法飞到天上去。

近代长芦盐场,民国政府将其交给英国人打理,这个英国人就提出了一个公式,与刘晏的思想高度重合。

把政府盐税设为x,市场零售的盐价为y。那么y=f(x),所谓盐税,不过就是求f函数而已。

盐税的魔鬼,全部都在细节里,哪怕只是给散装食盐套上麻袋运输,也能极大减轻食盐损耗,在不损害盐价的前提下提高税收。这个例子都是在盐税历史上被证实过的方法。

高盐税的危害性,不亚于富人得了糖尿病,这是个很大的话题,由于这些不是本篇内容,所以就不在此多说了。

更新晚点送到。

ps:哪位大哥要是穿越回古代当了权贵,记得对百姓好一点。

唐科大少年班

人生常常充满了意外,第二天方重勇依旧没能顺利去“少年班”报名,因为弘文馆居然停课了!

宫中出了一件大事!武惠妃猝然薨逝了!

之前没有一点病危的消息传出来,可谓是说走就走,连遗言都来不及留下!

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,把方重勇给吓坏了!

前一天高力士还在跟自己暗示,有些犹豫建议李隆基扒灰环环的事情,要不要去办。

结果今天宫里就传出武惠妃薨逝的消息。

李隆基下令,中枢停止办公一天,国子监等附属学校,包括弘文馆在内,全部停课三天!

难道是高力士把李隆基说动了,然后李隆基就顺势下毒解决了武惠妃?

好可怕!

方重勇顿时感觉遍体生寒。按道理说,李隆基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就动手吧,难道真的是巧合么?

整整一天,方重勇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,冥思苦想,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。

方重勇感觉,他有可能是小瞧李隆基的自私与狠辣了。

……

当年,李隆基在兴庆宫内盖了一座楼,名叫“花萼相辉楼”,象征着与兄弟们情同手足,交相辉映。

年轻的时候,他们兄弟几人,让皇帝李宪,隋王李隆悌等,整日在楼内饮酒赋诗,尽情享乐,还专门缝制了长枕大被,喝多了就睡在一起。

关系真是好到穿一条裤子。

但李隆基绝不允许他的哥哥弟弟们接触政治,这几人都是不参与任何政务的闲散亲王。

如今,李隆基来到花萼相辉楼里,坐在床榻上抱臂沉思,面色忧郁。

武惠妃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,昨夜竟然突然暴亡,而且死因不明!一下子搞得李隆基十分被动!

如果任由着谣言发酵,那么迟早会传出“圣人毒杀武惠妃”这样的传言。这是李隆基不想看到的。

于是在武惠妃咽气没多久之后,李隆基便让高力士对外朝放出话来:武惠妃是因为看到了前太子等三王的鬼魂,惊惧之下给吓死的!

他已经放出话来,至于朝臣们信不信,那就随意了。

相信在这种事情上,不敢有人造次的。

“力士,朕想追封武惠妃为皇后,你以为如何?”

李隆基长叹了一声问道。

高力士心领神会说道:“如此甚好,不如放出风声说欲立寿王为太子。”

又是追封武惠妃为皇后,又是传出去要立寿王为太子,不得不说,高力士已经把李隆基内心的想法给摸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