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他建议自己这边带着大军跟随其后,再让幽州、定州等地兵马慢慢合拢包围圈。
待四面八方的援军就位后,再一鼓作气发动总攻,必能一击而下。
为表决心,张忠志决定将自己改名为“李宝臣”,与天子同姓以示忠诚,不拿下银枪孝节军绝不罢休!
虽然对张忠志为什么要突然改名感觉疑惑,但皇甫惟明对这位“大都督”的决心和计划还是很欣赏的。他大手一挥,又从黎阳调拨了一批粮草送往贝州,支持李宝臣用兵。
如此大范围的调动粮草,显然是已经放弃了之前南下河南的计划。打算攻下洛阳以后,获取含嘉仓的粮草。
现在河北叛军的兵马分为三块,幽州腹地已经彻底空出来了。
最大的一块集中于黎阳地区,由李归仁统帅,他们放弃了南下汴州的计划,但依旧打算从河内进攻洛阳。
第二块还未集结,但设定的集结地便是沧州,诸军分进合击,为了围歼银枪孝节军而奔波。
第三块则是河东的史思明部,他独领一军,并不接受皇甫惟明的直接指挥,算是半独立性质了。
皇甫惟明这么安排,便是要集中精力盯住基哥与李琩这两个势力对决的结果,一旦打得你死我活,河北叛军便会先夺洛阳,再取长安!
一举获得正统!
“把安守忠带来吧。”
看完战报的皇甫惟明心情大好,对张休吩咐道。
后者领命而去,不一会,安守忠就被带到书房。
和离开的时候相比,此刻的安守忠是胡子拉碴,双目赤红,整个人都没了精神。身上的盔甲与兵刃早就被卸下,现在穿着普通的麻布衣,也就比乞丐稍微整洁点。
整个人看上去老了十岁不止。
“本帅当初对你寄予厚望,结果居然是这般,唉!”
皇甫惟明看着安守忠,失望的摇了摇头。
如果不是李宝臣在战报里面说,银枪孝节军可以以一打十,现在安守忠估计已经上了断头台,被皇甫惟明拿来祭旗以正军法了。
当然了,李宝臣的本意并非是救安守忠,而是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做铺垫。
假如在战报中将银枪孝节军贬低得一文不值,将来还怎么在战场上做文章?
没想到这一手救了安守忠一命。
皇甫惟明也不是个对待下属苛刻的人,要不然他也没法获得拥戴上位。既然李宝臣说银枪孝节军能打,那安守忠也就情有可原了。
“末将对不住大帅,只是那方清太过狡诈,防不胜防。末将不敌,有负大帅所托,死罪死罪!”
安守忠跪在地上痛哭流涕,拜谢不止。
皇甫惟明连忙将他扶了起来。
“方清如今领兵不多,但他从军经历丰富,曾经大战吐蕃,横扫西域,自然不能将其当做普通人对待。
你回范阳担任范阳团练使,负责招募新兵,独成一军,听候调用吧。”
皇甫惟明给了安守忠一个回幽州募兵的任务。
其实这样就等于是退居二线了,典型的“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”。
但新招募的兵马,那能跟幽州藩镇的边军比么?安守忠显然是不乐意啊!
他连忙跪下恳求道:“末将不求独领一军,只求能跟在大帅身边听命,以报大帅知遇之恩!”
退居二线,独领一军鱼腩打酱油,还是跟随主力部队当副将。
二者只能说各有各的好。
不过从升迁机会上说,显然是后者更容易闯出名堂来。
皇甫惟明听到这话,也是沉吟良久。
如今正是用人之际,安守忠若是跟着攻打洛阳的队伍一起,也并无不可。
武将的兵权,其实关键只在于是不是“独领一军”。若只是在军中担任副将偏将,最多就是建言献策,听从指挥行事,还是要受制于人。
想到这里,皇甫惟明微微点头说道:“如此也好,那你便作为偏将,在李归仁帐下听用吧。”
皇甫惟明是惜才之人,终究还是没把安守忠一棍子打死。
“谢过大帅,末将一定戮力杀敌,为攻破洛阳而战。”
安守忠一脸激动,对皇甫惟明抱拳行礼道。
“去吧。”
皇甫惟明淡然摆手说道,显然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。如今他的心思,全在基哥与李琩到底谁会输谁会赢上面。
这一步走对了,天下大势,就定下来一半了。
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!
……
德州安陵城在永济渠左岸,县城规模不大,河北叛军的野战军也不在附近州县。
方重勇带着银枪孝节军沿着运河北上,当他们抵达安陵县时,县令便直接开城投降了,没有任何纠结。
不是县令不想抵抗,而是这种等同于自杀的抵抗,没有任何意义。
县令又没多大权,还要看本地大户脸色,俸禄也低。为了这么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