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辙这是一点没把自己老爹的话听进去。
另外,苏洵在《御将》中对卫青霍去病的评价是:汉之卫、霍,才将也。
人家在文章里说啦,卫青、霍去病的人品那是杠杠滴好,是有才能的贤良的将领。】
咸阳宫。
公子高扬唇一笑:“主播又开始叫人外号了。”
还是熟悉的配方。
北宋。
苏洵长叹一声:“怎可因一时之困废百年之计?需知,边陲之守,在御外敌,亦在安内民。”
“若弃边,则边疆之民、中原之民均难保安宁。”
苏辙额头触地:“子由知错,儿……深感惭愧。定谨记父亲教诲。”
宋朝被后世诟病诸多,苏辙心中反思良久,如今说开反倒开阔起来。
程夫人看向跪在另一边的苏轼亦是语重心长:“娘知你大才,然言多者必失人和。吾儿切记,祸从口出。”
处世之道,贵在谦逊,重在慎言。
苏轼尴尬挠头:“谨遵母亲教诲。”
苏洵说完又与妻子合计,两人在天幕上言辞恳切地替两个儿子道歉,当然两人也是要道歉的。
【主播很喜欢霍去病也喜欢卫青,保家卫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最可爱的人。
“长平桓桓,上将之元,薄伐猃允,恢我朔边,戎车七征,冲輣闲闲,合围单于,北登阗颜。”
这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对卫青的评价。
容主播跑个题,这里的舅舅好帅!】
【可惜现在总有很多人想展示自己的独特与小众,跳出来总结说卫青的“七战七捷”,汉军总共出动60万人次,堪堪俘斩59017匈奴人,但缴获牲畜百万余,夺取河套和朔方。
这“堪堪”二字多有灵性,一边是模糊不清的万,一边是精确到“个”的人。
说李广是被卫青命令调转方向迷路替他背黑锅的,哦他一个三朝老将迷路不是一次两次了吧,次次都是听初出茅庐的卫青的话呗。
再说这是汉武帝刘彻的战略。
卫青带领汉军以极大损失收获匈奴五万多颗人头,匈奴是看他可怜自己远遁的呗。】
双生子
诸葛越越说越气,查资料的时候都给她气坏了,她以为卫青只是知名度低了些,相比霍去病,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造谣、贬低他。
【说卫青龙城之战只斩杀匈奴七百余人,特意点名对手无名氏,李而广遭遇匈奴主军。
怎么不说四路军队只有卫青胜,其余三队不是惨败就是迷路的。
李广被匈奴针对再正常不过了,虽然他经常被网友开玩笑说是“迷路侯”,但在当时匈奴人还是比较忌惮他的,四路军队中三个新手,不针对你针对谁?
再说龙城是哪?
匈奴人的祭天圣地。
龙城大捷的意义是什么?
这是汉朝对匈奴的第一次重大胜利,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,极大鼓舞了汉军的士气。
逐字逐句背下来吧文盲。】
【元朔二年,河南之战,卫青率领汉军收复河套地区,斩杀匈奴数千人,俘虏牲畜百万头。
这战规模虽然不算大,但在汉匈战争中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河套地区的收复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,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。
元朔五年,漠南之战,卫青率军长途奔袭,突袭匈奴右贤王部,斩杀匈奴一万五千余人,俘虏匈奴贵族十余人,牲畜数百万头。
漠南之战是霍去病崭露头角的战役,这一战匈奴主力部队被迫北撤,汉朝边境暂时安定。】
【元狩四年,漠北之战,卫青率军与匈奴单于主力交战,斩杀匈奴一万九千余人,俘虏匈奴贵族数十人,牲畜数百万头。
这正是霍去病打出封狼居胥成就的一战。
自此匈奴远遁,漠北再无匈奴王庭!
霍去病这一战堪称传奇封神,但卫青其实也并不差。
李广再次迷路的情况下,卫青3万骑兵力对上匈奴至少8万主力,他充分演绎了用兵的艺术,将集中与节约的思想体现地淋漓尽致,3万骑兵收拾了匈奴王庭。
以卫青为首的汉军和匈奴的这次大决战,有人评价可以说是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最伟大的一战了。
硬刚并且几乎彻底击败“统一的巅峰游牧帝国”,几乎可以理解为干翻了蒙古帝国级的对手。
一次又一次的胜利,打出了汉人的风骨!
此战彻底击溃了匈奴单于主力,匈奴自此一蹶不振,汉朝北方边境得以长期安定。
到了某些人嘴里就是要加上数万步兵后勤,硬生生给卫青凑出了十万大军,然后才斩杀区区一万九。
多好的春秋笔法啊!】
未央宫。
体会到了和始皇帝同等维护待遇的卫青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。
被人维护的感觉怎么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