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方向的领导道:“中庸这个词也许带着点消极,但是有时候确实需要老成持重。民族情感和国际化诉求需要平衡,历史尊严和民族尊严也需要维护。
“而且怎么说呢,沈三通客观上也在争夺历史的解释权,在试图用他的方式,对历史进行解读。当年他接受新华社专访,也表达过这样的倾向。”
几人商量来商量去,一阵头疼。
沈三通对历史的尊重,对民族的自豪,很好。
缅怀过去,面向未来,也很好。
然而,沈三通也有不好的地方。
过于直言不讳和一针见血。
尤其是他将日本直接称为“秋田犬”,措辞之激烈,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。
话语也对刮(国)民党尖锐批评,尤其是“光头是龟儿子”这样的言辞,符合官方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打击方向,但强度实在大大超标。
“要不请示一下领导?”
不知谁提议,迅速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,隐隐都松了一口气。
“把我们的意见写上去,沈三通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,舆论导向到底该如何处理,咱们没法决定。”
北京一间办公室。
窗台上,一株水仙花点缀了一抹绿色。
深褐色的书柜占满东侧整墙,玻璃柜门内整齐码放历年工作报告。
书桌铺着一层透明玻璃,下面压着剪彩的报纸,还有几张照片,照片大多是工作合照。
台式电脑右侧,堆着待签批文件,最上方笔记本摊开在某页,上面写着两会讨论的事项。
座椅的扶手磨出浅白纹路,座椅铺着一条整洁的毛巾,上面坐着一个不高不矮,六十来岁,但依然年富力强的人。
看完刚刚汇报上来的《〈1937〉舆情简报》,领导也有点懵。
心里直呼好家伙,沈三通这样的人,要是出在什么实业领域,干出多大成绩,出乎意料之外也能理解。
但在文化领域,冒出了这样一个人,非常非常难得。
一般来说,有这个认识的不会在这个泥坑里打滚,滚的多了,也就消磨了。
只能说年轻人就是不一样。
在文件上做了批示,在“民营资本”画了条线,又用铅字标注了“适度降温”。
谨慎的默许。
既不公开支持也不明确批评。
三通娱乐只是民营企业,沈三通也只是代表个人以及担任法人的三通娱乐。
毕竟洗白的能上,混淆的能上,沈三通也应该能上。
舞台就在这里,谁也不说谁。
到底如何,交给时间证明。
全民觉醒
首映场之后。
相关词条迅速登顶。
观众一片倒的支持,也有不少人参与争夺议程。
支持沈三通强硬立场的,视他为“敢说真话”的代表。
也有一些“民族主义”反对沈三通,认为他的发言破坏了火热的局面,泼了冷水。
而部分知识分子和自由派媒体,则直接被破大防。
“沈三通在首映礼上的发言简直是灾难!”
“谁能管管沈三通,别让他去糟蹋《神奇女侠》了!”
“又是一部主旋律的‘洗脑片’,用所谓的‘人民史观’来包装历史,实际上是在为当下的政治服务。”
“悲剧被简化成了口号,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,这种电影只会煽动情绪,而不是促进真正的反思。”
“把日本称为‘秋田犬’,太低级!五毛!不仅毫无建设性,反而暴露了他的狭隘与无知!”
“历史不应用来煽动仇恨!”
“打着‘历史真实性’的旗号,但实际上充满了主流叙事。对国党的批判过于片面,完全忽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。”
“民粹!肤浅!竟然把日本称为‘狗’,光头称为‘龟儿子’,这样的电影不该公映!”
“康洪雷被利用了!典型的沈三通电影,完全忽略了国际社会的角色。”
“沈三通难以遏制的表演欲让人作呕!”
一群蚣蜘,也不知道什么心态,明知道不喜欢,也非要看。
看电影的时候就不舒服,沈三通批判性没有小钢炮的《1942》浓郁,但是沈三通把国共分开了,拉起来爆锤。
再加上沈三通首映礼上的发言,对日本和美国的态度。
蚣蜘全部气死。
不管是外务省的线,还是美国的线,或者是岛上的。
沈三通一杆子插到底,一个个气的睡不着觉。
狂吠乱叫。
批评沈三通言论民粹化、煽动仇恨,将复杂历史简化为二元对立,忽视两岸、以及中日民间交流的必要性。
阴谋论必不可少。
沈三通对“u型锁事件”的关联分析,绝对是阴谋论。
电影圈从业者群体,也是炸了锅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