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说,皇后护犊子得紧,皇上也帮着,哪能那么容易指婚?
前几日她不过是随口一提,皇后当着面就让她碰了个硬钉子。
比秦竖名声好上许多的卫庸皇后都不满意,秦竖哪能入得了皇后的眼。
你劝他赶紧歇了心思,堂堂廉王世子,他要娶谁娶不上,别再为了个女人,让皇上不满才是最紧要。
母后您说错了,昭阳郡主愿不愿意不重要,旨意一下,难道她还敢抗旨吗?
担心太后不同意,廉王紧接着道:至于母后担心皇上对竖儿不满,儿臣以为恰恰相反。
皇上看重昭阳郡主,若竖儿娶了她,皇上爱屋及乌,对他来说,未尝不是件好事。
太后微顿。
小儿子这一次是说到她心坎上了。
皇家人情淡薄,她最担心的是皇上御极之后,天威日重,不再顾念自家兄弟。
她是养母,清王、廉王都跟皇上隔了一层。
她在,皇上尚且会顾念她,日后她不在了,也不知道皇上会如何对她两个儿子。
还有太子,这个孙儿自小沉稳内敛,与她这个皇祖母不亲近,也就大节小情上过得去。
日后太子登基,又会怎么对待自己两个隔了层的叔父,太后不得不想。
她虽然不喜欢穆霜吟,但是帝后喜欢她,几位皇子也将她当自家人看待。
细思起来,廉王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你的话哀家放在心上,不过,到底是皇上封的郡主,哀家就算要指婚也要先跟皇上说一声,你也不用着急。
廉王肉眼可见的高兴:有母后这句话,儿子就放心了。
皇上敬重太后。
太后开口,想来皇上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。
廉王急着回去将此事告知儿子,太后这边却在思索如何同周明帝说。
其实皇上登基这么久了,算起来太后还没正经求过皇上几件事。
现在开口让皇上帮她了了心事,皇上应当会给她这个面子。
翌日,周明帝过来时,太后就提了这件事。
听太后夸赞完穆霜吟,周明帝搁下茶杯,笑着附和。
母后所言甚是,阿吟那孩子确实样样都好。忽然话儿一转:这么好的姑娘,朕当然要先紧着自家人。
太后没想到会这么顺利。
皇上的意思是哀家方才所说,皇上同意了?
母后忘了?除了秦竖,您还有三个孙儿到了适婚之龄也尚未婚配。
太后仿佛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,面上的笑意也敛了许多。
皇上此话何意?
朕也听皇后说了,母后似乎十分关心阿吟的婚事,既然母后今日再次提起,朕也不瞒母后,朕与皇后有意让阿吟当儿媳。
太后悬着心儿再问:二皇子还是三皇子?
配太子,母后觉得如何?
您以为,东宫为何迟迟没有太子妃?
太后心里掀起惊涛骇浪。
她以为依周明帝之意,顶多是想让穆霜吟当个皇子妃。
没成想,是要直接将人指给太子。
难不成还要让穆霜吟当太子妃?
穆霜吟当太子妃太后绝不乐见。
太子对两个叔父本就疏远,多次出手教训秦竖,半点不顾堂兄弟情谊。
穆霜吟也不待见秦竖。
若真让她成了太子妃,廉王府日后还有好果子吃?
心下如何着急,太后面上仍旧不动声色,叹道:东宫至今连个侍妾都没有,确实委屈了太t子。
太子身边也的确该有个人伺候了,昭阳郡主指给太子当个侧妃也不是不能够,
周明帝笑道:母后曲解朕的意思了。
哦?太后不乐意再说,可周明帝要说,话总得继续,她索性装不懂。
那皇上的意思是?
朕与皇后的意思是,让阿吟当太子妃。
太后当即露出惊讶之色:皇上,这样是不是太过草率了?
草率周明帝想了想:母后说得也有道理,确实有些草率,现在毕竟只是咱们做长辈的意思,最重要的是问问两个孩子的意思。
太后:她哪里是这个意思。
也不知道周明帝是真听不懂,还是在跟她打马虎眼。
太后轻呼出一口气,道:皇上,哀家的意思是,太子妃是未来国母,立太子妃兹事体大,是否要听听朝臣的意见?昭阳郡主自是个好的,只是她未必适合当太子妃。
皇上皇后看重那丫头,哀家心里知道,只不过此事哀家始终觉得不太合适。
周明帝略微沉吟:朕倒觉得再合适不过。
论身份,阿吟是朕钦封的郡主,论才貌,满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与她相论,论能力,她自小得皇后教养,这么多年,朕的后宫全仰赖皇后,也从未出过什么岔子,这些母后也都看在眼里。
日后太子登基,阿吟当皇后,
情欲小说